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2012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城市畫家-張世英





2007年,張世英先後在北京舉辦了兩個畫展,上半年辦了寂寞都市個展,下半年又和另一位畫家共同舉辦了城之演畫展。她的作品沒有命名,籠統地被她稱作城市系列,這些作品是她找到表達方向後的第一批畫作,這一年也是她從事職業創作的第二年。



作品之一是天安門前騎自行車飛馳而過的幾個路人,模糊的處理手法,使得速度得以完美地展現出來,隱約而見遠處城樓上的毛畫像和標語,以及自行車輪後面穿梭不息的車輛。
7年前她和丈夫從通遼的公立中學輾轉到蘇州的私立學校教書,安定下來以後她才發現,這個城市其實並不如她想像的那般隨意,在私立學校,張世英帶著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學畫應考,此外還須應付複雜的人事關係,加上節假日見縫插針的創作,生活非常累。
即便是在辭職以後,這種緊迫感仍久久不能釋懷,她把旁觀的鏡頭逐漸對準了那些曾經和她一樣奔波的人:有一次我站在婁門橋上,看著大街上匆匆而過的人群,人們騎著自行車,使著勁騎到橋上去,在那一瞬間我被感動了,我想我找到了我要表現的東西。
我畫的主要就是現在社會的現狀,人們面臨的生活壓力,改革的步伐太快,很多東西跟不上,內心就疲憊焦慮,但是你還回避不了,不能回避,這個題材在這個階段畫的不多,好多人畫回憶,但畫人的生活現狀的很少,比如我的畫,十年後你看我的畫,就是十年前的回憶,現在有感覺,將來還會有感覺。
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和物件,對畫家來說,常常是個艱難的過程。在城市系列之前,張世英曾一度陷入失語的境地。2006年的匡時春拍中,張世英最喜歡的國內畫家曾梵志的作品成了收藏熱點,他的畫作《北戴河》以165萬元人民幣成交,創下了當時的記錄。那時,她正專注於大頭像創作。職業創作的良好感覺讓她毅然放棄了從事9年的教師職業,可這種一路順風歡欣鼓舞的創作狀態在幾個月後走到了盡頭。
不久,藝術評論家高名潞開始措辭尖銳地公開批評大臉畫是一種媚俗,這位70後畫家開始陷入了思索,一度停止了創作。在今天看來,她認為這是一段及時而有益的思索,這個問題越早想明白,對自己越有好處,隨著別人走,你永遠不可能走出來,就得走自己的。但在她的記憶裏,這是她正式創作以來最艱難的時刻,何去何從,無從之曉。思索和休整後,她開始完全拋棄之前有大量模仿印記的表達方式,探索新的創作主題,直至幾個月後著手創作城市系列,完全改換了自己的繪畫語言。

2012第二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張世英畫作














簡歷
張世英
出生於內蒙古
現生活于蘇州

個展
2007
  “寂寞都市個人作品展(北京)

聯展
 2004
  驚蟄當代藝術作品展(印象畫廊 寧波)
2005
  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世貿商城 上海)
2006
  “驚蟄之約新銳藝術家聯展(惠生藝術中心 上海)
2007
   買得起的藝術家聯展(紅T畫廊 北京)
2007
  “城之演二人作品展(麥傑畫廊 北京)
2008
  “E08-4-19當代藝術展(吳風雅頌畫廊 蘇州)
2008
  “形色中國當代藝術推薦展(華爾森當代藝術空間 北京)
2009
  “大家一起玩” (原色生活畫廊 北京)
2010
  “當代藝術展(觀月畫廊 蘇州)
2010
  “時代——無界當代藝術邀請展(河南省美術館 鄭州)
2010
  “聚焦當代藝術展(ADA藝術空間 上海)
2010
  “美好時光之升騰當代藝術展(ADA藝術空間 上海)
2011
  “煙花三月當代藝術群展(ADA藝術空間 上海)
2011
   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臺北世貿二館 臺北)
2011
  “釋然當代藝術推介展
ADA藝術空間 上海)



資料來源:
張世英個人的網站  http://blog.artintern.net/1194
2012 ART台北新藝術博覽會:www.arts.org.tw
李善單藝術工作室:http://arts.sundon.net/taiwan/index.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